本是门传统手艺,但当与上门服务相结合,不自觉就会变了味。在灰色和白色之间徘徊的上门,想要变成让人“正眼相待”的生意,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
从有了o2o概念以来,就有各式各样的上门服务。上门代厨、上门清洁、上门宠物喂养......上门也是如此,它将选择的过程线上化,为客户与技师的链接创造了空间。
严格来说,上门也算是时代进步的产物,以前想放松肩颈,还得跑到线下门店,现在只要通过APP选择心宜的技师下单,就可以在家享受,且与实体门店相比较,居家更卫生、更安全。
上门主要利用信息服务来撮合交易,这样的轻资产模式不需要传统行业的实体店,可以迅速扩张,实现一定的规模效应,看起来确实是门好生意。
2015年的时候,上门还曾引发过一番投融资盛况。功夫熊上线不到一年就获得两轮数百万美元的投资,估值一度超过1500万美元,58同城CEO姚劲波,以及俞敏洪、盛希泰的洪泰基金也都掷出千万元。
之后,点到、宜生到家、九阿哥、华佗驾到也相继获得数百万美元以上的投资,充足的资金支撑起平台间的“烧钱游戏”。各平台以北上广深为据点,竞相推出“1元推拿”“首单10元”“首单减免”等促销活动,恰逢互联网狂飙时期,大厂员工因颈椎、腰椎问题对的需求增强,他们成为了到家平台的第一批忠实用户。
然而,因为高昂的扩张成本和无法标准化的服务,2017年,这些备受关注的“黑马”大多消失于互联网浪潮间。在开山者们陆续倒下一年后,东郊到家、往约到家、康悦到家、星河到家等后来者开始生根发芽。
QQ:
手机:abc0625999
微信:abc0625999